农业发展与金融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国际刊号:1006-690X
国内刊号:11-3635/D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9146 人次
 
    本刊论文
农村金融服务与现代农业发展探究

 摘要: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业的发展壮大同样不能缺少现代农业这个广阔的市场空间。近年来,尽管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有大幅改善,但仍属于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通过深入分析现代农业发展中金融支持的重要性,及现阶段中国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不足,提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必要采取的方略,旨在为三农发展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金融支持;现代农业;金融机构;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1-0054-0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业的发展壮大同样不能缺少现代农业这个广阔的市场空间。近年来,人民银行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多项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措施,有效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生产、农业主产区、农田水利、农业科技、现代农业等领域的信贷投入,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效益低、见效慢、风险大,许多金融资金远离农业,使农业农村经济“失血”严重,严重制约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也减缓了现代农业发展脚步。
  一、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不乏对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美国经济学家肖(Shaw)和格利(Gurley)认为,一个有效率的金融制度是通过金融资产的多样化和金融中介机构的发展促进储蓄与投资的形成、提高投资效率。金融可为经济增长中的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提供有力的手段。戈德史密斯(Goldsmith,1969)认为,金融与以产业结构变动为特征的经济增长之间是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将金融因素视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必要手段及内生性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学者伍海华、张旭(2001)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三者关系的角度,分析了金融发展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金融影响产业结构调整机理:金融→影响储蓄、投资→影响资金的流量结构→影响生产要素分配结构→影响资金存量结构→影响产业结构,经济金融化程度越高,传递过程和影响越明显,而此理论分析也适用于第一产业。杨琳、李建伟(2002) 对中国金融结构转变与实体经济结构升级的关联机制进行研究。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产业结构升级需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进行质的改进,亟须金融业做出相应的变革,以满足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提出的更高需求,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同样金融业也要与之相应调整发展。范方志、张立军(2003)对地区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各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结构转变或金融深化程度提高以及经济增长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巨大主要在于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差距和产业结构的不同,由此导致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相对于东部地区,应大力推动中西部地区金融结构转换速度以促进当地产业结构升级。金融活动通过影响资金分配,进而影响其他生产要素的分配,间接作用于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中企业须具备取得金融支持所需的条件,同时金融须具备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所需的条件,金融才能更好地支持产业结构调整。金融具有产业范围选择功能,金融通过使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二、现代农业发展中金融支持的重要性
  农业部、国家开发银行日前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开发性金融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意见》,丰富农业金融产品,拓宽融资渠道,为加快示范区建设步伐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各地农业示范区应抓住国务院《意见》中提出的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的机遇,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加强与各大金融机构的协作,有效发挥了金融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为涉农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为促进农业结构升级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支撑和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1.农业生产的特殊性,需要农村金融机构的强力支持。农业产品具有生产成本高、卖价低、季节性强、望天收等特殊性,农业是社会效益大而比较效益低的产业,光靠市场调节不行,必须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加以扶持和保护,这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共同做法。农业生产的这种特殊性,要求金融机构随着季节的变化,在农户、农业生产缺乏资金时,及时提供信贷资金。
  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关系到农业的稳定增长和农业发展的后劲。目前不少地区原有的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抗灾能力明显减弱,水灾旱灾越来越频繁。建设农业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不仅要求政策性银行扩大业务范围,积极向农业投入信贷资金,也要求商业性金融机构积极参与。
  3.农业生产的多元化、产业化和市场化,需要信贷资金的强力支持。农业生产的多元化、市场化、产业化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人的有效途径,也是进行农村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应当大力推进和扶持。而实行农业多元化、产业化、市场化经营,迫切需要信贷资金的投入。
  4.科技兴农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着信贷资金的增长。现代农业的实现最终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实用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国的粮食产量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同时,中国加入WTO后,如果能够改善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达到国际市场要求,对中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中国必须积极创造条件,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而科技兴农和提高农民素质都需要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三、国外利用金融手段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可借鉴经验
  1.信贷优惠政策是金融服务现代农业的主要手段。美国在农业部下设农户信贷管理局,为了鼓励农民投资现代农业,推出了期限最长为四十年的低息贷款,鼓励农民改良农业基础设施,发展现代农业。法国通过专业信贷机构向农民提供大量优惠贷款。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和地区农业互助信贷银行是面向农业的专业金融机构,中短期贷款主要用于农民购买种子、化肥等,长期贷款主要用于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项目的建设,农业贷款的利率大约是非农业贷款利率的1/2,银行利差由国家财政补贴。   2.农业保险政策是金融服务现代农业的必要保障。美国主要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为现代农业提供保险服务。该局隶属于美国农业部,由农业部次长分管,为果树种植、水产养殖等农业产业化项目提供一切原保险和再保险,农民自愿投保,政府给予部分保费补贴。法国通过完善的农业再保险制度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保障。法国农业保险主要由农民自发组织的农业保险互助协会来承办,对于农户参保完全采取自愿原则,法国政府对农民所交保险费的50%~80%给予补贴。由于农业保险互助协会规模不大,只能承担较小的风险,因此法国成立了农业再保险公司,每个地区都设有农业再保险机构,再保险机构可以将业务再分保给中央农业互助基金会。当遭遇巨灾时,中央农业互助基金会将分别对农业再保险机构与农业保险互助协会拨款,从而增加对农民的损失补偿。
  3.其他金融政策也是金融服务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建立农产品期货市场为现代农业提供风险分散场所。国际经验表明,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 风险转移功能可以成为农民进行生产经营的“晴雨表”和“避风港”,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美国有大约10%的农民直接参与期货市场交易,他们的农作物产量约占美国农作物总产量的30%。同时,丰富的农产品期货产品也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高效的市场信息。
  通过农产品抵押贷款为产业化农业提供资金支持。为了解决产业化经营下可能产生的阶段性农产品过剩的问题,一些西方国家实施了农产品抵押贷款政策。例如:美国商品(农产品)信贷公司通过无追索权贷款的方式,用农户多余的农产品作抵押发放农业贷款,一方面解决了过剩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另一方面又弥补了因销售不畅而可能带来的下—轮农业投入资金缺口。
  四、现阶段中国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不足
  增加农业投入,建立投入保障机制,是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农业发展的投入将从财政主导型向金融主导型转变。通过对其他国家对农业金融支持的研究,现阶段中国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不足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金融支持体系不健全。美国等国家的农业现代化程度很高,发展很快,这与它们拥有健全的农业金融体系是分不开的。这些国家的农业金融体系一般都包括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还有商业金融机构及一部分私人借贷组织等。各机构之间分工合作,如政策性金融主要体现国家的政策导向,为农产品购销储备、农业机械化、土地改良等特定经济目标服务;合作金融主要服务于农户;商业金融为工商业服务。分工协作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农业资金需求。与此相比,中国农业金融体系还不健全,造成了中国农户和农业企业融资的困难,从而不能更有效地支持农业的发展。
  2.金融机构筹资渠道过于单一。 从外国的经验来看,支持农业的金融机构的筹资渠道是多样化:一是通过政府拨款,如美国联邦中期信贷银行、合作社银行的资本金最初都由政府提供,后来才全部退还;韩国的农业协同组合中央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和中央银行的优惠利率存款。二是发行债券和票据,如美国联邦土地银行可向金融市场发行债券和票据筹集资金;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之一就是发行债券。三是吸收存款和向其他金融机构借款,吸收存款主要是吸收会员存款,借款则包括向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世界银行、外国金融机构等借款。而目前中国支持农业发展的金融机构筹资渠道过于单一,应当积极拓展多种渠道。
  3.政府的支持力度有限。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政府的支持是农业金融机构发展的有力支撑。政府不但制定了优惠的政策,如提供利差补贴、税收优惠等,还直接出资支持农业金融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从而保证支持农业发展的金融机构体系正常运行,如墨西哥农业保险公司的最初资金由墨西哥财政部提供,国家财政还提供该公司费用的25%以示支持,并对整个农业保险给予政策免税。而中国不但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而且由于农业比较利益低,农村资金还大量通过金融渠道流失,从而使用于农业的资金更少。资金的缺乏导致一些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无法实施。
  4.农村金融法律体系不健全。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任何经济活动都需要法律的保护和规范,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机构的运作也不例外。如美国、法国、印度等都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来规范这些金融机构的运作,使其在运作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人为因素的干预,以保障它们更好地为农业发展服务。而中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专门对支持农业发展的金融机构的法律可以说没有。因此,中国必须加强对农村金融的立法工作,以规范支持农业发展的金融机构的行为,使它们在法律的保障下健康有序地为农业发展服务。
  5.农业保险发展缓慢。发达国家为了支持农业发展,大多有健全的农业保险制度,并且由于农业保险风险过大,成本较高,在农业保险的发展过程中,都得到政府的支持和推动。而且,各国大多都制定农业保险法,确定其基本法律依据。就目前来看,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缓慢,保险公司大多不愿接受农业保险,尚无一套完整的法律予以扶持。因此,中国应加快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加强农业保险立法,以法律形式保障农业保险的发展,确保农村、农业及农民的利益。
  6.民间借贷发展不规范。民间借贷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和个人财富逐步积累,产业资本向金融转变,而正规金融又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时的产物。要加强规范引导,促成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和谐共生。积极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积极探索社团互助型、个人委托型、自主投资型等民间借贷模式,确保民间资金更多投入农业发展。要引导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发展,切实规避借贷风险,努力减少借贷纠纷。要加强对民间借贷发展动态的监管,准确把握其规模、流向、利率变动情况,及时发布动态信息,引导民间借贷理性发展。
  五、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必要采取的方略
  近年来,针对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困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突出问题,中央及时加大了政策预调微调力度,经济运行呈现缓中趋稳的态势,但经济趋稳的基础还比较脆弱,还没有形成稳定回升态势,有效需求不足仍是当前的主要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加快农业特别是现代农业发展和促进粮食生产在“稳增长和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中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为此,金融系统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经济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做好各项金融工作。要实现金融机构与现代农业紧密牵手、双赢共进,需要政府、企业和银行互动。   1.发挥支农再贷款的资金扶持作用,提高金融机构支农能力。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支持三农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手段。近年来,人民银行持续加大支农再贷款的支持力度,加强和改善管理,充分调动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使用支农再贷款扩大涉农信贷投放的积极性。2011年,人民银行新增支农再贷款额度500亿元,期末全国支农再贷款余额1 094亿元,年累计发放额1 708亿元。继续加强支农再贷款管理,更多地向农业主产区、农村金融产品创新试点地区和现代农业发展较快的地区倾斜,引导农村信用社坚持“压非农、保涉农、抓小额、控大额”的经营策略,促进支农再贷款结构优化。
  2.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需求,重点支持农业规模化、合作化经营、农业龙头化企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农机制造和流通产业等现代农业的各个领域。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改善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产前、产中、产后的金融服务,将信贷资金投入中低产田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整治等现代农业基础开发领域。
  3.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村金融创新,拓宽现代农业融资渠道。要充分发挥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作用,统筹推进农村地区信贷市场、保险市场、期货市场发展,建立功能完备、分工合作、竞争适度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继续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工作,截至2011年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已经在全国31个省(市、区)全面推进,全国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金融机构或网点已分别达10 239家和6 037家,全国约有946万农户直接或间接从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业务中受益,受益企业达数万家。
  4.加快农村支付结算体系建设,提高农村支付结算服务水平。近年来,人民银行在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畅通农村支付结算渠道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以农村信用社为主力,由农发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及地方性商业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组成的农村支付结算体系,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全面推进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和助农取款服务,推动新农保等各种涉农补贴、补助资金入卡。截至2011年底,203家发卡机构开通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全年实现交易笔数1 641万笔,金额200亿元;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已覆盖全国50%的乡镇。
  5.加快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有效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要完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开展“信用户、信用村(社)、信用乡镇”评定与创建活动,培养群众的诚信意识,提高涉农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平。发挥好各级政府在改善地方信用环境中的核心作用,积极构建宣传、财税、金融、司法、工商等部门联动的社会信用维护体系,使信用优良的企业和个人得到优惠和便利,使失信者受到制约和惩处。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创新惠农金融产品,切实为信用农户开辟信贷绿色通道。
  6.建立现代农业风险保障机制,增强农业抵御风险能力。逐步建立以财政投入、龙头企业投入和种养大户个人投入为主体的农业投资风险基金,主要用于对支农贷款进行基准利率补贴和对非人为因素造成的贷款损失补偿。按照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适应农业生产需要的风险保障机制,构建多元化的新型农业保险体系,探索农业保险与防疫、救灾结合模式,专合组织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协议,并逐步将养殖小区、种养基地(大户)、农业科技示范园等纳入农业保险范畴,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品种和范围,增强农业抵御风险能力。
  六、结语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与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也是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农村金融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近年来,尽管农村金融服务有大幅改善,但仍属于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在国家有政策、产业有需求、银行有空间的情况下,加大金融机构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既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也是农村金融机构加快自身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8-20.
  [2] 张晓山.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几点认识[J].中国经贸导刊,2011,(1):21-23.
  [3] 周亚莉.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及其金融支持——以陕西省为例[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9-26.
  [4] 许若明.浅议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J].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2011,(11):27.
  [5] 张红宇.现代农业与农村金融服务[J].农村金融研究,2007,(4):16-17.
  [6] 杨金栋.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制度变迁特征及趋向[J].金融发展研究,2011,(11):18-20.
  [7] 王利丽.当前形势下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09,(35):59-61.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农业发展与金融》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农业发展与金融》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